来自米宅长三角
中国政府采购网于6月19日发布了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27号线规划方案招标公告》,标志着上海地铁27号线(心港快线)的前期工作正式启动!
上海地铁27号线从市中心直达临港,由于速度快,因此也称为“心港快线”。这条快线起自上海市中心陆家嘴,沿世纪大道、花木路、金科路、康新公路、S2沪芦高速、滴水湖环湖走行,终到临港开放区站,接两港快线,远期西延伸至上海火车站直连沪宁城际铁路。可能设站如下:
陆家嘴
(换2、14、心港快线)、
世纪大道
(换2、4、6、9号线)、
上海科技馆
(换2、24号线)、
花木路
(换7号线)、
金科路
(换2、26号线)、
中科路
(换13号线)、
张江站
(换21、机场联络线)、
康新公路
(换11号线)、
张江南站
(换东西联络线)、
新场
(换16号线)、
大叶公路
(换曹奉线)、
大团
、
泥城
(换两港快线二期、南枫线、临港市区线)、
芦潮港
(换两港快线二期、南枫线)、
102片区申港大道
(换两港快线二期、南枫线)、
103片区顶科社区
(换临港市区线)、
104片区南汇新城
(换16、临港市区线)、
105片区临港开放区
(换两港快线、南枫线、临港市区线)。
具体线路走向如下:
不过上述走向是东线方案,新规划还出了一条西线方案,可能设更多站,如下图所示:
红色西线方案,绿色东线方案
东西线方案不一致的是从四团到滴水湖的走向:从四团到芦潮港这一段与南枫线(两港快线二期)一致或是并线运行。从芦潮港到大学城再到103顶科社区、104南汇新城和105开放区这段线路与临港市区线基本一致。这好像确实是更为经济的一种线路安排。值得一提的是,
该条快线全程走地下,设计时速120km/h,比11号线的100km/h稍快,但慢于两港快线、机场联络线、嘉闵线的160km/h。
许多朋友都开始关心这条线路何时开始施工?何时通车呢?实际上,发布招标只是启动规划方案研究,这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根据基本流程,这项研究的成果达到了预可研报告的程度。预可研报告是项目建议书即立项申请报告的一部分。也就是说,现在启动的研究,是为打申请报告做准备的。据招标文件显示,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在2023年全年。可以猜测,可能在明年初会出现立项申请报告,然后开始进入上报国务院发改委审批的流程。按照这个步骤如果一切进展顺利,
那么可以预计27号线可能会被纳入上海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并得到批准。
上海人大代表、临港发改处处长在上海人大会议期间提出建议,呼吁尽快规划研究明确临港新片区与中心城区间的市域快线,以便实现快速交通联系,并提议支持将其纳入上海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:
上海正在进行轨交四期规划方案的招标编写工作,计划在2023年底前完成。
如若顺利,该方案预计在2024年提交国务院审批,
快一点将在当年年底或2025年获得批复。
国家批复立项之后,还有大量准备工作,包括选线专项规划,工可研究,勘察设计等等,又是漫长的等待。
项目组需要按照国家要求制定详细的选线专项规划,这涉及到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,如地理环境、社会经济、生态环境等,以确定最佳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。
同时还需要进行工可研究,对项目进行前期技术和经济评估,确定建设方案、工期、投资等。
完成选线专项规划和工可研究之后,项目组需要进行勘察设计工作,对选定的线路进行详细勘察,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施工技术,绘制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。
此外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,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。
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经历一系列程序,如公示、审批等,这些过程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。
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批复到开工的时间也有所不同,一般来说,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会更为复杂,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工作。
因此从批复到开工,
即使是比较快的情况,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。
就拿机场联络线来说,批复后一年才开工,而19号线早在2018年就批复了,直到今年才公示选线方案,还没有开建,进展较为缓慢。
两港快线堪称奇迹,是一个典型的“插队建设”项目,于2021年6月获得发改委立项,但在此之前的4月份就已公示了选线规划。紧接着2022年1月开工,从立项到开工只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,体现出“临港意志”!
可以试想,若27号线同样采用两港快线的建设模式,且一切顺利的话,
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开工,建设周期为6年,可能在2031-2032年建成。
然而,这一推测仅基于理想的假设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有可能面临顺延至数年之后的情况。
所以确保上海地铁27号线(心港快线)的顺利推进尤为重要。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协调,切实推进各项工作;企业方面也应该积极参与,加强沟通,提高效率。只有共同努力,才能让27号线的建设更加顺利,更好地为市民服务,为临港发展开启加速度。
但即使这样,27号线的开通也需要一个小十年,你是否等得起呢?
-END-